產品分類
詳細信息
可以這樣描述環境管理體系:這是一個組織有計劃,而且協調動作的管理活動,其中有規范的動作程序,文件化的控制機制。它通過有明確職責、義務的組織結構來貫徹落實,目地在于防止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環境管理體系是一項內部管理工具,旨在幫助組織實現自身設定的環境表現水平,并不斷地改進環境行為,不斷達到更新更佳的高度。
環境管理體系的發展歷程
環境管理體系來源于環境審計和全面質量管理這兩個獨立的管理手段。
迫于遵守環境義務費用的不斷升級,北美和歐洲發達國家的公司不得不在上世紀70年代研制了環境審計這一管理手段以發現其環境問題。其初期目標是保證公司遵守環境法規,其工作范圍隨后擴展到相對容易出現環境問題的部位實行的最佳管理實踐的監督。
全面質量管理起初是用于減少和最終消除生產過程中導致不能達到生產規范要求的種種缺陷,以及提高生產效率等,但這一手段已經更多的用于環境問題上。
原則要素
編輯
原則1:承諾和方針
一個組織應制定環境方針并確保對環境管理對環境管理體系的承諾。
環境管理體系標志

原則2:規劃
一個組織應為實現其環境方針進行規劃。
原則3:實施
為了有效地實施,一個組織應提供為實現其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所需的能力和保障機制。
原則4:測量和評價
一個組織應測量、監測和評價其環境績效。
原則5:評審和改進
一個組織應以改進總體環境績效為目標,評審并不斷改進其環境管理體系。
根據以上原則,最好將環境管理體系視為一個組織框架,它需要不斷監測和定期評審,以適應變化著的內外部因素,有效引導組織的環境活動。組織的每一個成員都應承擔環境改進的職責。
審核方法
編輯
環境管理體系審核是指組織內部對環境管理體系的審核,是組織的自我檢查與評判。內審的過程應有程序控制,定期開展。內審應判斷對環境管理體系是否符合預定安排,是否符合ISO14001標準要求。環境管理體系是否得到了正確實施和保持,并將審核結果向管理者匯報。
環境管理體系審核對象是環境管理體系,一次完整的內審應全面完整地覆蓋組織的所有現場及活動,覆蓋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標準所有要素,并包括組織的重要環境因素受控情況,目標批標的實現程度等內容。
環境管理體系審核應保證其客觀性、系統性和文件化的要求,應按審核程序執行。內審的程序應對以下內容進行規定:
A、審核的范圍,可包括審核的地理區域、部門或體系要素;
B、審核的頻次,應根據組織自身的管理狀況和外部機構要求確定;
C、審核的方法,一般可包括檢查文件及記錄,觀察現場及工作,與相關人員面談等;
D、審核組的要求和職責,如審核組長及組員的能力與職責等;
E、審核報告及結果的要求和報送辦法等。在開展每次審核前應制定審核計劃(方案),包括人員與時間的安排。審核的內容應立足于所涉及活動的環境重性和以前審核的結果。
環境管理體系簡稱EMS,我國新版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標準是:GB/T 24001:2004
等同于ISO 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