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詳細信息

為鼓勵戒毒人員自主創業,黔南州三都縣與單位、社會團體、社區、家庭建立聯合幫教共同體,加大戒毒人員跟蹤幫扶力度,成功將一個個迷失方向的戒毒人員拉回了正確的人生軌道。張三(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但戒除了毒癮,還成功創辦了一家建筑勞務公司,成為創業成功的典范。
出身門庭,交友不慎沾染毒癮
張三出生在三都縣都江鎮的一個職工家庭,父母都是單位干部,家庭條件殷實。作為獨生子的張三從小就聰明懂事,活潑聽話,品學兼優,是父母親戚眼中的好孩子,是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2010年,18歲的張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廣東省某重點大學,人生之路一片坦途。
在大學期間,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束,張三結交了不少社會上的好“朋友”、好“哥們”,逐漸在花花的各種誘惑中迷失了自我,逃課、夜不歸宿成為家常便飯。一次聚會中,他被幾個“好朋友”拉到角落,只見一人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錫紙包,里面裝的是白色的粉末,“朋友”告訴他,這是好東西,會讓人變得無比的愉快,飄飄欲仙,忘記所有的煩惱。就這樣,在一幫“朋友”的勸說唆使下,張三吸食了人生口毒品,從此走上了不歸路。后來他才知道,錫紙包里的東西叫“K粉”。
毒魔纏身,下定決心戒除毒癮
毒品上癮后,張三的生活便每況愈下。親朋好友都跟他斷了來往,父母的苦心勸說和家人的關懷也沒有能夠喚醒他,隨著時間的流逝,張三在毒品的深淵里越陷越深,花光了幾年的積蓄,還欠了十幾萬元的外債。2016年11月,正在吸食毒品的張三被東莞市公安局抓獲,并責令其強制隔離戒毒兩年。
得知情況的張三父母立馬遠赴廣東,在戒毒所看見了自己曾經引以為豪的兒子。“在那里(戒毒所)見到他時,頭發剃成了平頭,眼眶都凹進去了,臉上沒有血色,身上也沒有多少肉,整個人都精神萎靡、魂不守舍,我知道是那個東西害了他,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張父悻悻然地說道。
得知自己被執行強制隔離戒毒之后,父母在派出所門口站了整整一夜,想起父親的嘆息和母親的淚水,張三心里受到極大的觸動,自己的一時沖動和執迷不悟給家人帶來了莫大的傷害,他下定決心要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在戒毒所里,他積極配合管教民警工作,努力進行自我改造,下狠心徹底戒除毒癮,重新回歸正常生活。
重獲新生,創業致富心懷感恩
走出戒毒所后,張三回到老家,主動到社區報道,三合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禁毒民警、禁毒專干、家屬組成了幫扶小組,時常與張三談心交流,走訪慰問,督促尿檢,了解其生活、身體和心理狀況,不斷鼓勵他勇敢生活,幫助他走出陰霾。在幫扶小組的關心關懷以及家人的支持鼓勵下,張三終于鼓足勇氣,下定決心重新做人,回歸社會。
2019年年末,張三了解到當地政府為了促進經濟,推動社會發展,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鼓勵支持老百姓創業辦廠。經過多方考察評估、市場調研,張三準備合伙創辦一家建筑勞務公司。得知張三的創業想法后,三都縣三合街道社區戒毒社區康復領導小組高度重視,多次與他交流想法,介紹相關政策,并幫他出謀劃策。街道辦工作人員幫他介紹辦公地點,在租金上給到優惠;稅務局按照政策扶持,給予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減免22000余元;三合街道社區戒毒社區康復領導小組也多次到張三的辦公樓進行實地考察。2020年2月,張三的建筑勞務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注冊運營。如今的張三生意越來越紅火,收入也越來越高,他也從昔日的“癮君子”成為如今的創業典范。
“現在的工作雖然辛苦,卻很踏實,不用像以前那樣慌慌張張、東躲西藏了。經歷過跌宕起伏的人生,讓我感觸深的是,像我這樣曾經犯過錯誤的人,黨和政府并沒有因此而放棄我們,反而給予我們更多的關心關懷,對此我很感動也很感激黨和政府的關愛”,張三感激地說。
雙喜臨門,康莊大道就在前方
如今,張三的建筑勞務公司已初具規模,現有員工50余人,年產值600余萬元,繳納稅收100余萬元,凈利潤約80萬元。即使在疫情的影響下,依然保持著不錯的收益。2020年,張三與妻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在2022年育下一兒一女,事業家庭雙豐收。
張三表示,自己的下一步打算是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去幫助那些和自己有同樣經歷的人,在公司提供一些特定的工作崗位,吸收更多的吸毒人員就業,承擔起一份社會責任,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幫助他們重拾對生活的信心,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遠離毒品。
來源:黔南州禁毒網
編排校核:鐘寧 羅俐
責編審核:王宏